强夯公司分层强夯施工要点解析
1. 强夯检测要求在路堤每次填高8米时,应进行必要的强夯检测。检测内容包括记录夯击前的基本参数、压实度和弯沉值等,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。
2. 放点与夯点布置 根据设计要求,明确强夯处理的范围、夯点排列及间距,使用仪器精准放点。放样时,在夯点中心处用小木桩和白灰做标记。夯点放样完成后,应进行复核,确保
与设计一致,并绘制夯点布置图。布置图比例一般为1/200至1/500,并标注每个夯点的位置和编号,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位置准确。
3. 试夯与参数确定 在每个需要处理的路堤段内,首次强夯前,应选择20×20米(或纵向长度为10米)的试夯区进行试验。通过试夯确定夯击的落锤高度、平均夯坑深度、单点夯击次数
、夯击间歇时间以及满夯的落距等关键施工参数。试夯时,落锤高度从低于设计要求的高度逐渐增加,采用1/2、2/3到全落高的
方式进行。试验应遵循以下标准: - 最后两次夯击的沉量应小于3cm,且不应出现陷锤或气锤问题; - 单点夯击后,夯坑周围地面隆起不应超过7cm; - 每遍夯击深度不应超过70cm
。 试夯时一般使用10-60吨重、直径2米-3米的夯锤,落距范围为1.5b-3b,夯击次数为4-10次。
4. 试夯顺序与数据记录 试夯时应从路堤的中心线开始,逐步向两侧推进。每次夯击后需记录夯击次数、坑深及地面隆起等数据,并绘制相关曲线图,以便进一步确定最佳施工参数。
这些试验数据将作为后续施工的技术依据,确保强夯处理达到预期的压实度和回弹模量要求。
5. 施工与现场管理 强夯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试夯阶段确定的技术参数执行。每遍夯击深度应在施工图上标注清楚,夯击完成后应及时平整场地,并用白灰重新标记夯点位置,以确保
下一遍夯击对位准确。施工过程中,强夯和普夯施工应遵循从路基中心线向两侧推进的顺序,避免反向施工。
6. 动态控制与应急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,必须保证临时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,确保自然降水及地下水能迅速排出。若施工过程中出现与试夯数据有较大偏差的情况,应及时汇总并分
析数据,调整施工参数,以实现动态控制,保证工程质量。
总结: 高填土强夯施工是保障地基稳定性的关键环节。严格遵循试夯阶段的参数确定,精确控制每一遍夯击的深度和位置,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。同时,施工中的动态控制和数
据反馈机制也能够帮助及时调整工艺,确保工程达到设计标准。
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网友2025/03/09
学习了很多